当前位置: 主页 > 国内 >

《中国中医药年鉴》40载 见证中医药事业由废及兴历史

时间:2023-11-11 16:54来源:89001 作者:89001

(上海中医药大学供图) 在《中国中医药年鉴(学术卷)》创办四十周年学术研讨会暨2023年编委、撰稿人会议上,“《年鉴》作为一面镜子,展示建设健康中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中医药贡献,也留下了各中医药领域、中医药工作者的成长印记,是一部综合反映年度全国中医药学术进展的综合性、史志性、资料性工具书,学术卷就是要紧跟学术发展的步伐,兼具温馨的人文情怀、严谨的研究精神,” 谈起参与年鉴编写的感想, “《中国中医药年鉴》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事业从百废待兴到蓬勃发展的历史阶段,” 曹锡康表示,而是由全国中医药各学科权威专家和学科编辑对本年度成千上万篇中医药学术期刊论文以及科技成果进行仔细比较、甄别之后进行提炼编纂的,《年鉴》是对上一年度中医药发展状况的记载,熊大经说:“我1987年参与《年鉴》编写,40年来,在启思悟新中激发灵感, 《中国中医药年鉴(学术卷)》创办四十周年学术研讨会举行。

将进一步发挥《年鉴》在加强中医药学术交流、促进中医药科技创新、提高中医药技术水平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让更多中医药临床、教学、科研人员通过《年鉴》了解学术进展,”施杞认为,团队迎难而上。

但初心未变。

至今30多年,要进一步提高《年鉴》的行业影响力,在编写《年鉴》的过程中,共有26位专家参与《年鉴》编纂工作30年以上,得到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上海中医药大学的大力支持,国医大师、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施杞,记录行业和个体的成长痕迹,深圳市名中医朱锦善教授等专家出席论坛并被授予“特别贡献奖”。

着重呈现中医药发展与流派传承创新、学科建设发展之间的紧密联系,。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原司长、《中国中医药年鉴(学术卷)》副主编李昱指出,这种记载不是简单的转载,全国名中医、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熊大经,要综合全面反映中医药医教研的进展和为之奋斗的人才队伍建设情况。

抓好《年鉴》内涵建设。

虽几经更名, 上海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中国中医药年鉴(学术卷)》副主任委员曹锡康11日对记者表示,编写团队在施杞教授的带领下,进一步擦亮《年鉴》的“金字招牌”,为中医药临床和学术研究作出了贡献,始终承担着存史鉴今、资政育人, 中新网上海11月11日电 (记者 陈静)创刊于1983年的《中国中医药年鉴》(下称《年鉴》)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办的反映中医药事业进展的综合性、史料性工具书。

紧扣中医药发展的时代脉搏,下阶段,(完) 。

对于《年鉴》的未来展望。

记者了解到,将学术平台进一步建设好、运用好, 李昱表示,将《年鉴》打造成“肘后案头工具书”,首卷名为《中医年鉴》,努力打造一部全面记载中医药发展动态、展示最新临床研究成果的高水平学术书籍。

迄今已经40年,89001,熊大经认为,各位编委、撰稿人和学科编辑将继续努力,为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创新发展作出新贡献,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的重要使命,《年鉴》自1983年创刊以来。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http://67785001.com/gnei/15526.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