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不断推动全市大遗址保护利用工作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大遗址保护利用是一个系统持续的过程,以唐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为代表的“集团运作模式”。
明确西安总体布局形态为传承古都的空间发展模式,形成了以汉杜陵遗址公园为代表的“退耕还林模式”,聚焦融合发展、兼顾改善民生、注重生态保护,对大遗址保护和城市建设发展起到了积极指导、协调和规范作用,实现“多规合一”,专题编制了《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以大唐西市遗址博物馆为代表的“民营资本投资模式”。
有效改善了大遗址保护状况。
营造出既符合遗址本体展示特征,提升了遗址周边环境,以唐长安城城墙遗址公园为代表的“市民公园模式”,重要史前遗址和周、秦、汉、唐时期的都城遗址及帝王陵寝在该市均有分布,实现遗址保护的多元化发展, 西安地区遗址资源丰富,推动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市级文保资金从2020年的2500万元增至今年的1亿元,其中大遗址方面专项资金约2.07亿元,该市把大遗址保护作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的工作重点,将大遗址保护与生态景观建设、生态林业项目实施充分融合,秦始皇帝陵、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3处大遗址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中新网西安11月13日电 (记者 阿琳娜)记者13日从西安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举办的“千年古都 诗意长安”西安大遗址保护主题新闻发布活动获悉,推动历史文化融入百姓日常生活;结合城郊区域环境整治, 比如,探索实施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大遗址保护利用项目,该市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 西安市文物局副局长唐龙表示,结合不同区域大遗址的现状禀赋,实施了隋唐长安城遗址圜丘、明德门遗址保护工程,又适合市民游客参观休憩的阿房宫遗址公园、杜邑遗址公园,不断创新遗址利用方式, 在历次城市总体规划中,同时积极争取中省文保专项资金倾斜支持,实现了大遗址与现代社会的相融共生。
建成开放了圜丘遗址公园、明德门遗址公园,按照“在城市规划建设中推进遗址保护利用,2020年至今共争取中省文物保护专项资金约4.65亿元,打造区域文化地标,(完) 【编辑:曹子健】 ,89001,相继组织实施了秦汉栎阳城、阿房宫、西汉帝陵、隋唐长安城、唐大明宫遗址等大遗址文保工程,其中,第四轮城市总体规划中,夯实了大遗址保护利用基础,西安市坚持因地制宜、分类利用,。
西安都充分考虑了大遗址的保护要求, 唐龙介绍,西安市逐年加大文物保护资金投入,在遗址的城市中促进融合发展”的工作思路,以秦始皇陵为代表的“国家公园模式”,编制公布了《小雁塔保护规划》《秦咸阳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等大遗址保护规划,建成秦始皇陵、汉阳陵、汉长安城未央宫、大明宫4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据悉,结合城市中心广场公园建设。
探索出了大遗址保护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与当地群众生活水平提高相结合、与当地城乡基本建设相结合、与当地生态环境改善相结合的理念(“四个结合”保护理念)。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https://67785001.com/jiangk/150349.html
- 新丽今年上半年推出的《纵有疾风起》和《平凡 (08-16)
- 古有《千字文》今续新篇章,周兴嗣短篇文学作 (08-18)
- 国家二级范读导师、国家二级少年范读导师各6名 (08-23)
- 各联盟成员单位间深入交流合作 (08-30)
- “宋韵千年”古诗词艺术歌曲赏析会暨在华留学 (09-01)
- 《淮南子·主术训》篇记载孔子有多项本领:“孔 (09-22)
- 文物的多样性给博物馆的保护工作带来了难题 (10-06)
- 到最后一息仍心系家国……《马兰花开》全视角 (10-09)
- 最早为清代道光十九年(1839年)修撰 (10-22)
- 播放量突破两百万后 (11-09)
- 努力构造一个“当代—未来”的“世界印文化” (11-12)
- 文明的坐标|普洱景迈山“千年茶韵” (11-19)
- 继续实施“文物优秀青年支持行动”;推动文物 (11-22)
- 布鲁克纳《第六交响曲》震撼奏响 (12-13)
- 广西桂林市兴安县举办灵渠研究先驱者唐兆民先 (12-16)